原载 1994年5月31日《科技日报》
1994年3月23日,张震寰去世的噩耗传来,人们十分悲痛。热泪从一些老将军、科学家和熟识他的人们脸上流下。人们深切怀念这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功臣,怀念这位科学家的知心朋友和德美洁身的老八路。
1982年8月,国防科工委科技委成立了。来自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国防科技领域最优秀的科学家们汇聚于此,组成了我国国防科技领域最高层次的科学殿堂。由谁来统领这支科技劲旅呢?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张震寰。他常年与科学家们打交道,在科学家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声望,由他来当科技委的领头人,科学家们信服。
这天,张震寰来到他的副手、科技委副主任钱学森的办公室,他们谈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方向,谈科技委的工作方针,谈如何发挥科学家们的创造思维。钱学森被张震寰精辟的论述和清晰的思路折服,决心全力以赴地支持他的工作。钱学森经常向张震寰提出建议,有时是打个电话,有时写个条子,张震寰都认真地去办,每一件事都有回音。就在张震寰去世前不久,钱学森给张震寰写了一个条子说,某杂志遇到困难,希望张主任能过问一下。当时张震寰的病已经很严重了,然而他还邀集了有关同志,讨论解决的办法,直到钱学森知道张震寰的病情,写信告知他“身体是第一要紧的”之后,才移交给其他同志办理。钱学森听说此事后十分感动,对秘书说:“震寰同志真是知心,他了解我。”钱学森的秘书回忆说:“有很多建议也是钱老反复考虑以后才提出来的,说出来很容易,办起来则更难。可贵的是,张主任不仅对钱老而是对所有的科学家向他提出的问题,他都认真地办了。”
1982年,我国著名的核物理专家程开甲初调北京,睡在机关统一配发的硬板床上很不习惯。张震寰知道后吩咐司机,把自己的儿子准备结婚用的软床垫送给程开甲,他叮嘱司机说“这是机关配发的”。还有一次张震寰从一个秘书那儿听说程开甲想买一台计算机和一台打印机,由于这种计算机价钱很贵,程开甲就犹豫不决。张震寰告诉秘书:“开甲同志买计算机是为了工作,给他买”。
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胡仁宇对发展我国核事业有很多想法,可又不便对别人说。张震寰请胡仁宇飞赴青岛,两个人谈了一个上午。分手时张震寰向胡仁宇请教:“你说我们国家的国防科技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是拉大了还是缩小了?”胡仁宇思忖良久,告诉张震寰:“在有无的问题上差距缩小了,但在某些应用领域和基础研究方面,差距拉大了。”张震寰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在以后的讲话中,张震寰多次引用胡仁宇的这段话勉励科技人员要“马不停蹄奋起直追”。一次,科工委管理局负责人告诉张震寰的秘书,委里来了一批新的红旗轿车,张主任那辆老丰田早该换了。秘书听了后连连摇头:“我了解张主任,他不会换的。不过你可以去说说看。”这位负责人满怀希望走进张震寰的办公室,又摇着头走了出来说:“这位老首长,真没办法,他就是不换。”张震寰坐车很特别,平时他总是搭别人的车,进城办私事,他宁愿排队挤公共汽车,也不肯搭公家的便车。
张震寰礼贤下士,对工作人员总是关怀备至,使大家深受感动。几位在他身边工作的老秘书、医生们回忆说,我们每次到他家里办事,他都要送到门口,即使在病中他也要走出房门,将工作人员送到楼梯口。去年春节,秘书去他家里拜年,张震寰穿单薄的毛衣,执意要送到屋外,当时正刮着五、六级大风,大家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肯。张主任的家人对秘书说:“你骑上车走吧,你不走他是不会回去的”。这位秘书讲到这里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秘书,我们的年龄相差几十岁,可他每次对我都是这样,从来不把我们当外人。他在我们的心中,既是一位首长,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和朋友。”
就在张震寰去世的前一天,301医院打电话催他去住院治疗,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可是他对家人说:我的病住院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许多病重的人正等床位,还是让其他同志住院治疗吧。就这样,他又一次错过了治疗的时机。
1994年4月2日,八宝山革命公墓花圈林立,哀乐低回。二千余名自发来为张震寰送行的人群中,传来一阵阵抽泣和鸣咽声。
身着红帽徽红领章军服的张震寰的遗体四周,摆放着江总书记、荣毅仁、宋任穷、洪学智、宋健、赵朴初等领导人,以及钱学森、周光召等著名科学家送的花圈,刘华清、邹家华、张震、张爱萍、李德生以及朱光亚、彭恒武、程开甲、陈芳允等为张震寰送行……
我国第一任核司令张蕴钰老将军用颤抖的手,歪歪斜斜地写下了痛悼张震寰的诗:“德美人际近,清风衣洁身,相识共事久,拾泪祭知心”。他一字一句地念给人们听,一字一句地讲解含义,情真意切,老泪纵横……
张震寰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光辉业绩和高风亮节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人们将永远怀念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