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所看到的,EMA不是直接对环境中的事件进行评价,而是将它们解释为记忆中的目标、信念、规划和意图,由一个评价框架对其进行评价。这使得EMA避免了大量的与某个具体领域相关的评价规则,而这在前面的一些方法中则是必须的。EMA将一个评价看作从解释原因所具有的与具体领域无关的特征到个体的评价变量的映射。与具体领域有关的信息则限制在操作算子描述中,作为规划建立的基础。另外,EMA中给出了事件的定义,将时间看作任何在原因解释中表示的物理行为,它可以帮助或阻止一些对主体效用不为零的状态,这在以前的系统中是没有的。
2.2.4 Sloman的CogAff
Sloman的情绪理论在它的CogAff 系统中得到了实现。CogAff是基于两个概念的结合。一是这个系统分为三个部分:输入(称为感知),中心处理,输出(称为行为)。二是每一个部分都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同级别上进行抽象:反应机制,它将外部或内部状态直接映射为行为或情绪,而不经过认知评价过程;意图机制,它对情境进行推理,做出规划,并理解行为的序列,从而通过认知过程产生情绪;元管理机制,它使得主体对不同内部状态的意识和评价成为可能。这一体系的不同层次概括了不同的情绪类型。层次之间的交互和竞争控制导致了更为复杂的情绪。
CogAff的一个优点是它引入了一个先进的自我控制过程作为最高的层次,它的作用类似于心境。这种自我控制机制监控整个内部状态,并为将要发生的情绪趋向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前提。
CogAff的另一个优点是它提出了“扰动”(perturbance)的概念,将不同类型的情绪统一起来。Sloman认为情绪通常伴随着一种称为“扰动”的状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失衡的状态。如果整个系统部分失去控制,即当目标实现的动机受到了拒绝、阻碍或推迟时,就会发生这种扰动。
2.2.5 Velásquez’s Cathexis
然而,情绪不仅由简单的推理构成,还由一些低层的非认知性因素影响产生。Izard指出了关于非认知性因素对情绪产生的影响问题,并提出人类四种类型情绪发生器的构想[7]。MIT的Velásquez据此提出了Cathexis情绪产生模型[17]。Cathexis系统由专门主体(称为emotion proto-specialist)构成,每个专门主体代表一类情绪,对输出行为施加影响。与OCC模型中每种情感都对应不同的规则所不同的是,Cathexis模型的核心规则只有一条,也就是它的情绪更新规则。
2.2.6 人工心理
2003年召开的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情绪研究也已经开始起步。会上王志良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人工心理,它是指利用信息科学的手段,对人的心理活动(着重是人的情感、意志、性格、创造)的更全面内容的再一次人工机器(计算机、模型算法等)实现[19],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已有的基础(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结合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全面进行人工模拟。人工心理认为情感的变化是具有统计规律的,围绕对情感的统计规律的描述,可以计算出情感的概率转移矩阵,从而构造出一个具体的情感模型。这里所实现的情感交互不同于以前的基于行为模式的方法,而是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因为情感表现出一种具有概率性分布的行为,据此将情感状态划分为不连续的状态从而构成了情感空间,其熵值表达出所构造的情感的细腻程度,然后将情感状态在情感空间内的转移,视为一个马尔可夫过程。通过对状态的概率转移矩阵的构造,可以得到每个情感状态的概率分布,从而计算出情感的熵值。情感熵为情感状态的转移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运算量度,但概率转移矩阵的构造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且目前只考虑了小范围内的情感空间的转移,情感空间的划分还不具有普遍性。
3 我们的出发点: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由于人类情绪具有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虽然目前已建立了很多情绪的计算模型,但它们大多偏重针对部分典型情绪进行辨识和分析,并通过假设少量的离散情绪以及小范围的情绪变化幅度来简化模型。这些工作对于情绪研究十分有益,然而在赋予计算机理解和解释人们在真实世界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时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情绪现象的能力方面它们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我们认为,这种能力必须依赖于大规模的关于真实世界中人类情绪行为的常识性知识。这种常识性知识的缺乏将大大限制智能系统与用户自然和谐地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结构化的、可操作的包含了各种各样关于情绪产生的形式化常识知识的知识库迫在眉睫。这种情绪知识是人类知识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它在人机交互、情感计算、自然语言理解和心理分析中都有重要应用[18]。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基于角色的包含了人类各种情绪常识的知识库和情绪产生场景的信息库。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人类的心理活动与其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密不可分,这种角色常常决定了一个人的目标、期望、规范、信念等心理结构。因此我们根据角色将情绪常识获取并分类存放在知识库中,并结合场景信息库建立了情绪的推理机制,能够推导特定主体在特定情景中的情绪反应,并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个知识库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构造可以自动生成故事的智能主体将成为它的主要用途之一。
4 结论
综上所述,情绪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通过将计算机科学与心理科学、认知科学相结合,研究人与人交互过程中的情绪特点,将有可能设计出具有情绪反馈的人机交互环境,真正实现和谐自然的人机交互。
然而目前情绪研究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情绪信息的获取、表示与建模。如我们正在构建的海量的情绪数据资源库中情绪信息应如何存储及表示;对能够影响情绪的自然场景的建模;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的实现,如将大量的广泛分布的数据进行整合,产生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的情绪反应等等。我们相信,随着心理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及能力的不断提高,情绪研究将越来越引起更多研究学者的关注,最终会设计出真正具有情绪的智能计算机。
参考文献
[1] Caáamero, D., Modeling motivations and emotions as a basis for intelligent behavior,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nomous Agents, New York: ACM Press, 1997
[2] Elliott, C. The Affective Reasoner: A Process Model of Emotions in a Multi-agent System. Ph.D. Dissertati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The Institute for the Learning Sciences, Technical Report No.32. 1992.
[3] Fabri, M., Moore, D., Hobbs, D. Mediating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in educational collaborat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Virtual Reality, Vol. 7(2), 2004.
[4] Glazer, C.S. Looking Closely at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an Online Course: A Case Study of Distributed Emotion. Ph.D. Dissertation, the Faculty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2003.
[5] Gratch, J. and Marsella, S. Evaluating the Modeling and Use of Emotion in Virtual Huma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utonomous Agents and Multiagent Systems - Volume 1 (AAMAS’04), 2004.
[6] Henninger, A.E., Jones, R.M., and Chown, E. Behaviors that emerge from emotion and cogni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symbolic-connectionist architecture. In: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utonomous Agents and Multiagent Systems (AAMAS’03), 2003.
[7] Izard, C.E., Four systems for emotion activation: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processes, Psychological Review, 100(1), 1993
[8] Liu, L.G., and Lieberman, H. A model of textual affect sensing using real-world knowledge. In Proc.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s, Miami, Florida, pp.125-132. 2003.
[9] [Maitlis2004] Maitlis, S., and Ozcelik, H. (2004). Toxic Decision Processes: A Study of Emotion and 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 In: Organization Science, Vol. 15(4)
[10] Marinier, R., and Laird, J. Toward a Comprehensive Computational Model of Emotions and Feelings.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Modeling 2004.
[11] Nasoz, F., Alvarez, K., Lisetti, L., Finkelstein, N. Emotion recognition from physiological signals using wireless sensors for presence technologies. In: Cognition, Technology and Work, Vol. 6(1). 2004.
[12] Ortony, A., Clore, G.L. and Collins, A.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emotion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3] Picard, R.W. Affective Computing. MIT Press, London, 1997.
[14] Reilly, W.S. Believable Social and Emotional Agents. PhD thesis. Technical Report CMU-CS-96-138,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 1996.
[15] [Roseman1979] Roseman, I.J. Cognitive aspects of emotion and emotional behavio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87th Annual Conventi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New York, NY. September 4, 1979.
[16] Sloman, A. Varieties of Affect and the CogAff Architecture Schema. Available on http://www.cs.bham.ac.uk/research/cogaff/,2001
[17] Velásquez, J.D. Modeling Emotions and Other Motivations in Synthetic Agents. I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een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inth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 Menlo Park. 1997.
[18] 田雯,人类心理常识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3
[19] 王志良,基于人工心理理论的情感模型建立及其数值仿真,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