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载:“全国种粮大户” 刘刚:盐碱地上掘“金银”
[打印本页]
作者:
goodluck
时间:
2009-6-21 23:22
标题:
转载:“全国种粮大户” 刘刚:盐碱地上掘“金银”
“五四”青年节前夕,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农民刘刚获得了第十届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作为一个农民,刘刚在12年间,投入上百万元,成功改造了18000亩盐碱地,并在这片土地上创出了粮食高产,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的荣誉称号。
投资百万改造盐碱地
在昌五镇,提起刘刚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1990年,22岁的他开始白手起家,搞粮食批发、开酒厂。经过短短5年的艰苦奋斗,他成为拥有百万家产的全镇首富。
也就是在这一年,刘刚到肇州县兴城镇前胜村走亲戚,他听说该村因多半是盐碱地,不少人家一直过着紧日子,现在仍有600亩“寸草不长”的盐碱地没人耕 种。问清情况后,他决定投资改造这片盐碱地,为当地父老乡亲闯出一条致富路。他当即和村里签订了为期10年的承包合同,一次性付了12万元承包费。
目前,中国内陆有5亿亩的土地呈现盐碱化。改造盐碱地投资大、见效慢,在盐碱地上种植粮食,更被认为是异想天开,所以刘刚的这一惊人之举,让当地村民很不理解。
前胜村村民兰有发回忆说:“‘盐碱卤水硝,谁种谁糟糕’。可刘刚这个年轻人有股闯劲,当时他说我就来试试这盐碱地,看它究竟能不能种出粮食!”
刘刚的妻子魏凤英对记者说:“当时,我们家人、亲戚朋友都说刘刚‘疯’了。”刘刚告诉记者:“那时候唯有我母亲支持我,她有文化,大学毕业,因家庭出身问题被下放到农村。她认为,我这是为乡亲们干了一件正事、好事。”
几经挫折,矢志不渝
1996年刚开春,刘刚就投入20万元,着手打井、盖窝棚;地刚化透,他又开始整地、修池埂、选种子、买化肥……
当时,刘刚认为,不管是什么地,只要多投资、多施肥,就能够种出粮食。然而,当他亲手治理盐碱地的时候,才感觉到难度之大。
刘刚对记者说:“太难啦!比如新修稻田池埂吧,有时候水大,把池埂冲毁了,用铁锨挡不住,我只好马上躺在那儿,用身子去堵。浑身都湿透了,冻得直打哆嗦。”
刘刚告诉记者,他家离地有20多公里,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就骑着摩托往地里去,晚上十点钟才往回赶。有一次下大雨,正赶上修路,路中间挖了个大坑,一下 子连人带车杵到坑里。他在坑里呼救了两个多小时,后来,才被路过的一位大庆市货车司机救了出来。待到他想向这位司机感谢时,司机已经开车走了,使他至今还 不知道这位救命恩人的名字。
妻子魏凤英见他经常弄得满身泥水、疲惫不堪的样子,既生气、又心疼。她劝丈夫说:“咱家的买卖也做的不错,就别种地了!”
可刘刚就是不听。他对记者说:“那时候,我已经着迷了,起早贪黑的干,盼那稻苗快点长大结穗,蚊虫叮在身上也顾不上了。”
当地人这样形容盐碱地:“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只听犁杖响,不见粮归仓”。果然,到了秋天,刘刚承包的盐碱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
面对这种情况,刘刚从吉林高薪聘请的3个技术员,一下子走了两个。经他苦苦挽留,才好不容易留住一个。可是,这个技术员到了第二年秋后也走了。
刘刚认为,还是这些技术员的技术不行。1998年刚开春,他又到黑龙江省农科院,请来农业专家帮他看地。王连敏研究员从刘刚的土地上取样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片盐碱地的PH值已接近9,很难种出水稻。
听了专家的结论,刘刚开始冒汗了!前两年已投进去70多万元,今年春耕准备,又已卖掉了家里的楼房和一辆卡车。王连敏安慰他说:“既然这样,也只能试试看了。我把土壤取样拿回去分析,研究适合这片地的肥料和治理方法。”
刘刚一咬牙,又卖掉家里仅剩的两辆大卡车,买来农家肥撒到地里,又买来鱼苗和鸭雏放到田里,活水增肥。经过放水洗地、施专用肥料,土质终于有了改变。1998年春夏,刘刚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然而,秋天的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又将他的希望彻底冲跑了。
刘刚告诉记者:“那场大水淹过之后,我是既悲又喜。悲的是,明年种地钱从哪里出;喜的是,这个地我终于能够种出粮食啦!”眼看着种地已赔得倾家荡产,妻 子魏凤英绝望了,一纸离婚协议递到了刘刚的面前。望着被洪水吞没的已经成熟的庄稼,刘刚没有灰心。他跟妻子商量:“再给我一年时间吧,如果再不成功,咱们 再离。”
“不毛之地”变成高产田
功夫不负苦心人。1999年秋天,刘刚承包的600亩土地中有400亩收获了水稻和玉米,加上稻田养鱼、养鸭,纯收入达到20万元。
从那以后,刘刚治理盐碱地的面积逐年增加,粮食产量也逐年提高。截至去年,刘刚治理盐碱地的面积已达到18000亩,一片片“不毛之地”变成了高产良田,实现了水稻和玉米亩产双超千斤的产量。
前胜村村委会主任孙一东向记者介绍说:“刘刚不仅在盐碱地上夺得了水稻、玉米高产,而且搞稻田养鱼也很成功,鱼最大的达30多斤。他使我们这个没有江河 的地方变成鱼米之乡。他为我们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许多当地和从吉林、内蒙古等外地农民纷 纷到刘刚这里参观学习,刘刚无偿地向他们传授技术,使他们也开始了对家乡盐碱地的改造。
如今,刘刚已经有了自己的粮食生产基地,并新建了自己的粮食加工厂,有了自己的米业公司,实现了粮食产加销一条龙。
当记者问到刘刚为什么会不惜百万家资改造盐碱地时,他说:“我从小生长在农村,是农村的土地和乡亲们养育了我,是党的改革开发政策使我富裕起来。我理应 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恩情,把自己做买卖所挣的钱,回报给养育我的农村土地和至今还没有富裕起来的父老乡亲。我想,我要是能多改造一些盐碱地,对父老乡亲及 其子孙后代都是一件好事。现在我们省还有近千万亩盐碱地,要是大家把这些盐碱地都能改造成为高产田,那么,可能就会增加一个北大仓,也会为国家守住18亿 亩耕地的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原文地址: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585/130547/7592841.html
欢迎光临 健康长寿幸福快乐论坛 (http://hlch.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