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生命还在 希望就在——轮椅上的霍金撼人心魄
2009年07月09日07: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羸弱的躯体被禁锢在轮椅上,深邃而又活跃的思想在宇宙中飞驰。
中国人对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并不陌生,他的《时间简史》虽谈不上是畅销书,却始终拥有很高的知名度。霍金再一次受到关注,是因为他一度病重住院。霍金带来新的感动,则是缘于他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发出的一封邮件:生命还在,希望就在。
写作《时间简史》不过是出于一个平凡的动机。因为身患卢伽雷氏症,霍金深感未来的生活缺少保障。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他接受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建议,撰写 一本面向大众的宇宙学著作。当时,霍金全身肌肉几近瘫痪并且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制造一个句子通常要花五六分钟。非凡的毅力、执着的追求支撑着这位科学家走 过了长达六年的写作历程。《时间简史》成为一本销量逾2500万册的名著,各国民众也因此获得了亲近宇宙学的机会。
学术方面的造诣给霍金带来了“爱因斯坦继承人”的美誉,其世界影响力则更多地来自启蒙大众的使命感。
在写作《时间简史》过程中,一些助手认为使用外行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多少有点“贬低”高深的理论。在霍金看来,向大众揭示宇宙的神奇和宇宙学研究所反映出 的哲学和科学思想是学者的本分。他仰慕爱因斯坦通过《物理学的进化》向公众传递物理学思想,努力让自己的书像史蒂文?温伯格的《最初三分钟》那样成为经典 科普读物。面向大众写作,必须将那些含义丰富的科学术语和简洁公式用日常语言表述。为了做到这一点,霍金不厌其烦,认真对待编辑提出的所有意见,在书中只 写入一个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式。
靠电脑合成发音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通常要准备10天。这并没有削弱霍金同大众交流的愿望。每一次演讲,霍金总是用很少的词语来说明问题,思路也显得有些跳跃。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碍人们进入霍金的思想世界。
霍金对黑洞的认识揭示了人类智慧的 强大力量。在传统观念中,黑洞仅仅是宇宙中的“破坏者”。按照霍金的理论,那些表面上看不到的黑洞,其实还是宇宙进化中的“创造者”。它们在吞噬一切的同 时,还在不断地向外辐射信息。也就是说,表面与实质之间有时会表现出一种悖论式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每每还是人类知识的增长点。
霍金同时还告诉我们,人类知识的增长是不会有尽头的。在题为《哥德尔和物理学的终结》的著名讲演中,霍金说道,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世界之外观察宇宙,我们和我们的模型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就像哥德尔定理所说的那样,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完备的,人类的认识是不会终结的。人类的认识如同一个球体,未知是这个球体的表面,球体越大,表面积就越大。因此,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未知的也会更多。
霍金曾说:“我尽量过正常生活,不去想我的病。我不会因为自己有病,不能做一些事情就怨天尤人,其实这些事并不多。”
深邃的思想,恬淡的生活。轮椅上的霍金是一个象征,那是宇宙中撼人心魄的力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